钨合金产业发展仍然广泛使用,市场前景十分广阔
以钨为基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。在金属中,钨的熔点最高,高温强度和抗蠕变性能以及导热、导电和电子发射性能都好,比重大,除大量用于制造硬质合金和作合金添加剂外,钨及其合金广泛用于电子、电光源工业,也在航天、铸造、武器等部门中用于制作火箭喷管、压铸模具、穿甲弹芯、触点、发热体和隔热屏等。
钨最早用于制作白炽灯丝。1909年美国库利吉采用钨粉压制、重熔、旋锻、拉丝工艺制成钨丝,从此钨丝生产得到迅速发展。1913年兰米尔和罗杰斯 发现钨钍丝发射电子性能优于纯钨丝后,开始使用钨钍丝,至今仍然广泛使用。1922年研制出具有优良的抗下垂性能的钨丝,这是钨丝研究中的重大进展。不下垂钨丝是广泛使用的优异灯丝和阴极材料。
50~60年代,对钨基合金进行了广泛的探索研究,希望发展能在1930~2760℃工作的钨合金,以供制作航天工业使用的耐高温部件。其中以钨铼系合金的研究较多。对钨的熔炼和加工成形技术也开展了研究,采用自耗电弧和电子束熔炼获得钨锭,并经挤压和塑性加工制成某些制品;但熔炼铸锭的晶粒粗大,塑性差,加工困难,成材率低,因而熔炼-塑性加工工艺未能成为主要生产手段。除化学气相沉积和等离子喷涂能生产极少的产品外,粉末冶金仍是制造钨制品的主要手段。
钨和钨合金的塑性-脆性转变温度最高。烧结和熔炼的多晶钨材的塑性-脆性转变温度约在150~450℃之间,造成加工和使用中的困难,而单晶钨则低于室温。钨材中的间隙杂质、微观结构和合金元素,以及塑性加工和表面状态,对钨材塑性-脆性转变温度都有很大影响。除铼可明显地降低钨材的塑性-脆性转变温度外,其他合金元素对降低塑性-脆性转变温度都收效甚微。
钨合金电镀代铬技术镀铬是一种传统的加工工艺‚广泛用于功能性镀层和装饰性镀层领域‚美国每年镀铬工业产值达80亿美元‚中国超过100亿人民币。但该工艺致命的缺点是:铬酸浓度高‚含铬废水和废气污染大。镀铬过程中产生的六价铬是一种危险的致癌物。世界各国的环保部门对铬雾及含铬废水的排放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‚完全取消镀铬已是世界各国环保部门的一项重任。因此‚寻找代铬工艺已经成为所有制造业的需要。
株洲特优新材料有限公司:一直致力于钨、钼、钽、铌、钛等制品的生产与开发。产品包括钨合金系列、钨制品系列、钼制品系列、钽制品系列、铌制品系列、稀有金属系列、硬质合金系列等产品。